有時候,我們困在情緒上的巨大苦痛裡,讓我們覺得自己毫無人生可言,我們的一切就是我們的痛苦,這不是事實!我們不只是我們的問題,我們可以超越我們的問題,我們將會超越我們的問題,就是因為生活現在如此痛苦,不代表她會一直痛苦,生命不需要這麼讓人難受------只要我們開始改變,並不是說從此以後就遍地玫瑰,但也不會遍地荊棘,我們需要而且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生活,如一個朋友說的:『弄個生活出來!』

 

有些情感依賴的人認為一個沒有未來、沒有目標、沒有大顛簸、沒有大傷害的人生不值得活,那也不是事實!我相信上地位每一個人準備了一些刺激有趣的事情,我相信每個人生命裡都存在一個使人愉快、很有意義的目標〈除了照顧別人和變成某人的附屬品外〉,我相信我們可以透過照顧自己慢慢地學到這樣的生活態度,我們開始合作,我們向這美好而豐富的世界敞開自己。

 

自我照顧是一種對個人和生活保有一種我為自己負責的態度,我為是否用心引領自己的生活負責,我為朝向身、心、靈與經濟健全的狀態負責,我為確認並滿足個人需求負責,我為解決自己的問題、或學著和我無法解決的問題共存而負責,我為自己的選擇負責,我為自己的給予與接收的一切負責,我也為設定並完成個人的目標負責,我為我如何享受人生、在日常生活裡找到樂趣負責,我為自己愛誰、如何表達我的愛負責,我為我對別人做的事情、和我允許別人對我做的事情負責,我為自己的渴望負責,我的一切、我存在的每個面向都很重要,我任為什麼重要、我就去注意它。我的感受可以被信任、我的想法是恰當的、我重視我的渴望與需求、我不應該也不會容忍被虐待,我有這些權利,而且,捍衛這些權利是我的責任!我做的決定和我對待自己的方式都會反映出我對自己的尊重,我做的決定都會考慮到我對自己的責任。

 

我的決定也會考慮到我對別人的責任---我的配偶、我的小孩、我的親戚、我的朋友,我會在做決定時檢視確認我的這些責任,我也會考慮在我身邊的人的權利---他們活出自己生命的權利,我無權強迫別人用我的想法來過他們的生活,他們也無權強迫我。

 

自我照顧是一種互相對待的態度,它代表的意義是學習負責任地過生活、允許別人用他們的方式過生活 (只要他們不干擾我們關於生活的決定 ),照顧自己並不是像別人說的自私,也不是像一些情感依附的人所謂的全然無我。

 

在接下來的幾個章節,我們會討論幾個自我照顧的方法:設定目標、情緒處理、跟著一個十二步驟的方法進行等,我相信自我照顧是一門藝術,而這門藝術有個很根本的概念對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---給我們自己所需要的。

 

這起出可能會對我們和我們的家庭系統帶來些震撼,情感依附的人不會問自己需要些什麼,也不會了解、沒試著去問自己需要什麼、想要什麼。

 

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自己的需要是不重要的,而且我們不應該去爭取,有些人甚至於開始相信自己的需要是不對的,因而學習到壓抑這些需求、或不去想這些,我們不曾去學習確認我們的需求、或傾聽我們的需求,因為,反正我的需要不重要嘛!我們的需要永遠不會被滿足的!好些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好好地滿足自己的需求。

 

給予我們自己所需的並不困難,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學到,公式很簡單:不管在什麼情況下,稍稍抽離並且問自己:『我該做些什麼來照顧自己?』

 

然後我們學著傾聽內在的聲音、和整個存在的聲音,尊重我們所聽到的,停止自責、自我懲罰的瘋狂行為,停止不去傾聽內在的聲音、不去了解自己無厘頭的行徑,你覺得上帝是怎麼對待我們的?難怪有人會覺得被上帝遺棄,因為這些人根本就遺棄了自己,我們可以溫柔地對待自己、完整地接納自己,我們並不只是人,我們是被創造、被孕育為人,我們可以同情憐憫自己,然後,也許我們可以真正學會同情憐憫別人,仔細聆聽內在聲音訴說我們的需求。

 

也許我們要趕著赴約,也許我們需要慢下來、放一天假,也許我們需要運動或打個小盹,我們也許需要獨處,我們也許需要和別人在一起,我們也許需要找一份工作,我們也許需要少工作點,也許我們需要一個擁抱、一個親吻或者友人拍拍我們的背。

 

有時給我們自己所需的,就是給我們有趣的事物:犒賞自己一下、換個髮型、買件新衣服、買雙新鞋子、晚上去看場電影、或到巴哈馬群島渡假;有時候滿足自己的所需的是工作:減少或建立某個習性、在關係上努力、在為自己負責上努力。供給自己所需,並不是給自己禮物,它的意義是去做要為自己生活負責所需要做的事情,既不是過度負責、也不是不負責任地存在著。

 

我們的需要會隨時間而改變,我們因為情感上的依附而焦慮不安嗎?也許我們需要去參加個AI-Anon聚會;我們的思緒負面而絕望嗎?也許我們需要讀些靜心或激勵人心的書;我們擔心身體上的問題嗎?也許我們需要去看醫生;孩子變野了?也許我們該做出一個家庭紀律的計劃;有人踐踏我們的權利?設定一些界限;為因為情緒而絞痛?好好處理自己的感受;也許我們需要稍微抽離一下、慢下來、做些修正、介入一些事情、開始一個關係、或者申請離婚,一切都看我們自己,看我們覺得自己該做些什麼!

 

除了開始給予我們自己所需的,我們也開始請求別人的協助與給予,因為這也是自我照顧與未生活負責的一部份。

 

Reverend Phil L. Hansen所說的,供給自己所需意指我們成為自己的諮商師、自己的密友、自己的靈性導師、自己的伴侶、自己最好的朋友和照顧者,在這個精采的旅程裡,活出自己的人生,Reverend Hansen 在上癮問題處理的領域相當知名,我們的決定都是奠基於我們所認知的事實,而且我們會以最有利的方式來做決定,我們考慮到自己對別人的決定,因為那是負責人的做的事情,但我們也知道自己會計較,我們會試著把【應該】減少、屏除於決定之外,並學著信任自己,如果我們傾聽內在的聲音,就不會迷途,供給自己所需並學著引領自己的方向需要一些信心,我們需要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來過生活,而且我們需要每天至少做些事情來往前邁進。

 

當我們學會照顧自己所需時,犯錯時、我們會原諒自己的錯誤,做得好、我們會開心地恭賀自己;我們也跟著能夠接受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做得不好、或做得普普通通,因為那都是生活的一部份,我們學會有時笑一下自己,但我們不會在需要哭的時候笑,我們認真看待自己、但不過度嚴肅地對待自己。

 

最後,我們甚至可能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:生命中很少有什麼事情能夠進步,如果我們不去照顧自己、供給自己所需的事物。事實上,我們可能會發現如果我們好好地照顧自己並尊重自己的需求,大部分的情況都會有所改進。

 

我正在學著確認該怎麼照顧自己,我知道有很多人已經學會或者正在學習怎麼照顧自己,我相信所有人都可以做到。

 

《練習》

1.         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,停下來,並且問自己:我應該給自己什麼來照顧自己?盡可能常常做,至少每天做一次,如果你正面臨一個危機,你也許需要每個小時都問一次,然後給予你自己你所需要的。

 

2.          你需要從身邊的人那裡得到什麼?在合適的時間,跟他們做下來並討論你需要他們給你什麼協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愛的光行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